聯展|電線走火
CURATOR/顧世勇 ARTIST/李杰恩、李佳穎、何欣娟、洪敏瀚、陳立穎、陳靜宜、陳若云、梁少謙、廖昭豪、葉先傑、蔡昀珊、鄒保楨、謝福音
電線走火 文|顧世勇
「電線走火」是比喻藝術家在我們感知上製造一次短路的現象。特別是在今天一切都變得似曾相識、普世皆同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個體感知的系統化、均質化的確令人感到隱憂,所有的思考、感覺、知覺、反應無不在資本主義邏輯嚴密的計算和控管下,成為系統參數之一。
敏感的藝術家在這樣到處充斥監控的環境中,勢必直覺地感到不舒適,這種個體的覺醒及其緊跟而來的反應與回擊中的創造性語境,總是令人費解,因為它不屬於我們所熟悉的大眾語言,或者更確切的說,他們的語言不是用來溝通的,凡是可溝通的語言都是陳腔濫調的政治語言,而它們的不可溝通性所形成的短路現象,迫使我們在障礙中僭越現況,令主體取得更新的契機。因此,作品的費解相對於陳腔濫調總是陌生,難以辨識!難怪總是引來「不可名狀」、「喃喃自語」等責難。
在這次的主題聯展中,藝術家所使用的形式、媒材、技巧表面上看來並無異常,但仔細端詳後,卻個個偏離原有航道,在我們的感知上形成短路,如鄒保楨的口感完形心理對視覺補充的繪畫、陳靖宜的媒介臥底的循環內爆、廖昭豪的材質異化策略、陳若云繪畫媒材與媒體的雙重性、梁少謙視知覺背後的矛盾空間、李佳穎在緩慢的影像運動中保有靜默迴盪的巨響、李杰恩的身體−繪畫抑或繪畫−身體、何欣娟的繪畫內部總是指向行為的外部、洪敏瀚在實體雕塑與虛擬繪畫中失衡、葉先傑在x,y軸錄像的雙向投影中置入了z軸觀看的旨趣、謝福音在無限廣袤的漆黑背景的繪畫中領會、等待陌生「異己」的前來照面、陳立穎致命性冷凝、費解的數位空間繪畫及蔡昀珊掛不住意義的零度語言行動即藝術。
整體而言,這個展覽所欲揭櫫的正是藝術家如何迴避陳腔濫調的慣用詞,及如何迥異於時下流行的政治藝術和媒體共謀的媚俗語言,重新在我們的感知系統製造一次短路的火花,令火花得以在瞬間照亮我們原已麻木的主體。
「電線走火」是比喻藝術家在我們感知上製造一次短路的現象。特別是在今天一切都變得似曾相識、普世皆同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個體感知的系統化、均質化的確令人感到隱憂,所有的思考、感覺、知覺、反應無不在資本主義邏輯嚴密的計算和控管下,成為系統參數之一。
敏感的藝術家在這樣到處充斥監控的環境中,勢必直覺地感到不舒適,這種個體的覺醒及其緊跟而來的反應與回擊中的創造性語境,總是令人費解,因為它不屬於我們所熟悉的大眾語言,或者更確切的說,他們的語言不是用來溝通的,凡是可溝通的語言都是陳腔濫調的政治語言,而它們的不可溝通性所形成的短路現象,迫使我們在障礙中僭越現況,令主體取得更新的契機。因此,作品的費解相對於陳腔濫調總是陌生,難以辨識!難怪總是引來「不可名狀」、「喃喃自語」等責難。
在這次的主題聯展中,藝術家所使用的形式、媒材、技巧表面上看來並無異常,但仔細端詳後,卻個個偏離原有航道,在我們的感知上形成短路,如鄒保楨的口感完形心理對視覺補充的繪畫、陳靖宜的媒介臥底的循環內爆、廖昭豪的材質異化策略、陳若云繪畫媒材與媒體的雙重性、梁少謙視知覺背後的矛盾空間、李佳穎在緩慢的影像運動中保有靜默迴盪的巨響、李杰恩的身體−繪畫抑或繪畫−身體、何欣娟的繪畫內部總是指向行為的外部、洪敏瀚在實體雕塑與虛擬繪畫中失衡、葉先傑在x,y軸錄像的雙向投影中置入了z軸觀看的旨趣、謝福音在無限廣袤的漆黑背景的繪畫中領會、等待陌生「異己」的前來照面、陳立穎致命性冷凝、費解的數位空間繪畫及蔡昀珊掛不住意義的零度語言行動即藝術。
整體而言,這個展覽所欲揭櫫的正是藝術家如何迴避陳腔濫調的慣用詞,及如何迥異於時下流行的政治藝術和媒體共謀的媚俗語言,重新在我們的感知系統製造一次短路的火花,令火花得以在瞬間照亮我們原已麻木的主體。
DATE|2015.08.15 (SAT.)~ 08.29 (SAT.)
OPENING PARTY|2015.08.15 (SAT.) 15:00
OPENING PARTY|2015.08.15 (SAT.)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