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之鍛鑄與「一」的數讀─周珠旺的繪畫語言 文|林宜寬
多數對周珠旺作品的印象會把他歸於寫實油畫創作者,這幾年他的創作跨及雕塑、複合媒材和動畫,繪畫也發展成可雕塑的材料,而一貫的寫實內容擴充為具象景物裡涵蓋抽象素質,抽象元素聚合為生命經驗轉化而來的寫實觀念。幾個系列看似分歧各有主題,卻都同樣來自成長環境開啟的記憶原型,以及「家」和身體經驗塑造的藝術性格。
點/空氣粒子
出生屏東的農家子弟,周珠旺家裡從事蛋鴨養殖,亦有魚塭和蓮霧園,島嶼南端的自然質地和地景從不同視角框取到畫布上,真實色彩的捕捉也隨著理解層面的轉折有不同呈現方式。
《我家旁邊─水平線》系列,湛藍天空標記所在地座標,陽光穿透乾燥高溫空氣,篩下高飽和度的藍,平緩細緻的漸層滲出清透空氣感,《我家旁邊》從2000年開始就忠實記錄周珠旺熟悉的出生成長地,從小放眼所及的自然環境都接收到記憶體內,2003年起《沙石》和《沙灘》系列則聚焦沿海一地的地表紋理,色彩與細節的準確寫實帶出河岸和海邊的臨場感。2012和2013年的《石堆》則褪去石頭本身的灰白色調,直接以屏東藍天大海的顏色來畫,石頭非受光面和陰影處都浸泡在靛藍天光與深藍海水中,周珠旺點出石頭上的毛細孔吸收藍天陽光,吐納南台灣的氣息。
這樣的色調困惑了觀者,石頭上的藍色究竟是周珠旺深化到記憶裡的視覺經驗,經過大腦所理解的色彩?還是低緯度區域艷陽底下照相術取得的色差?凝結了屏東陽光溫度與乾燥空氣的藍比石頭本身的色彩更接近臨海現場的質感,二度空間的地表框景卻把整體自然環境都納入,周珠旺已經調和出他特有的屏東魔幻寫實色彩。
點/積沙成灘
2009至2010年《一個系列》單顆石頭表面凹陷隆起不一,披散著白色繾捲紋理仿若劇烈氣旋攪動。細節在眼前放大為山石岩壁,到2012年入畫的石頭造型更接近山水畫的格局態勢,留白襯底前直立一座遺世獨立孤山。周珠旺漸漸地疊厚顏料,畫布表層鼓起的實體感更加厚重扎實,鐵石膨脹質變為有機生物,石頭是「心」,內在聲音鼓動引起心石風暴。
2006年周珠旺畫「沙灘」題名為《點沙》,到2012年的《石堆》也開始在石頭上密布細點,無論沙灘或石堆都是以「沙」為構成元素,拋開視覺結構以創作觀念來分析,周珠旺畫沙灘和石堆其實都是極大量化的「沙」,積沙成灘,點沙成石,「沙」就是以「點」作為繪畫「語言」的具象表達。
石頭受風化侵蝕為沙,沙子沉積壓實後膠結成石,沙與石在自然界的循環是翻轉不止的極大時光沙漏,而2006到2010年《靜觀思語》系列則隱喻世間的微縮循環機制,在玩偶和玩具兵上灑石灰,周珠旺家裡的魚塭在每期排水後鋪灑石灰進行殺菌清潔,讓養殖再生接續下一次豐收,石灰是取自家裡感性柔軟「點」的循環符號。
海枯石爛,滴水穿石,都指向漫長時間軸上不懈的意志,石頭揭示物質世界精微的時光面貌,沙灘滿佈細點集結成時空序列,主體碎裂為小群體,極小個體皆具體而微,總合為「一」的放大,「點」的集結。
周珠旺的「點沙」把觀者目光拉得很近,聚焦細點時便無法兼顧石頭全貌,專注細微以至忘記外在紛然巨大的時間與空間,退後看石頭形像逐漸清晰,細點聚集為總體。單一元素充實為龐大的記憶容積,周珠旺以「極小」點出每一「瞬間」的「極大」化,這個理路在近年個展題名上越顯清晰,2005年《凝視》、2008年《一瞬靜止》、2010《點∞─最初與最終》,直到2013年《收藏瞬間》,起初從詩性角度論述繪畫概念,接著採符號的義理來談,最近一次以文學敘述的內涵做討論,表現手法盡是同一觀念且越加簡要精煉,視覺上越逼近物的真實樣態,形式卻轉入抽象。一開始「點」是時間斷點或暫留,衍生為介於「最初」與「最終」的「之間」,而後「點」的重覆落實為時間註記,無限量化後凝結為一道光景,記憶封印裡的吉光片羽。
點/鑿鑄心志
「點」是周珠旺繪畫中計數時間的單位,也是繪畫動態的紀錄,透過極為理智、嚴謹、節律的動作累積,筆尖篤定地觸碰到畫布後輕巧地抽離,不帶情緒、雜念,全神貫注,身體大量勞動而精神心智同步的卻是冷靜、枯索的過程,每按下一個點就越深入「放空」、「歸零」的狀態,周珠旺以「點」鑿鑄心志。
「點」動靜兼具是動態亦可定心,單一動作重覆感受時間過渡,繁衍推移出平穩的速度感,堅實地增生擴張,心、眼、手合一傾注,穩定掌握「輕」與「重」,以制約的動作使畫面充盈滿溢。石頭和沙都是比人間年歲古老之物,周珠旺「點」出恆定的時間,沙子承載心量,巨視或微觀皆是宇宙。
點/身體勞動
2003到2005年《沙石系列》沙子和卵石並置,偶有遺落鞋子、啤酒罐、輪胎痕與足跡,2005年《沙灘系列》或有散步人跡和足印,2008與09年間有漂流木或建築殘骸、裸露鋼筋,這些物件和痕跡都是事件發生的證明,2011到2013年則清空了人事物,更加專注在沙子上,或說周珠旺選擇走到更孤絕的狀態,沙灘僅有沙子開敞顯得遼闊精微。
如今整個世界籠罩紛雜網絡與喧鬧訊息毫無空白清淨,多數人一天當中可以專心的時間相當有限,而一生中可以傾心投注的時日也相對短暫,周珠旺分析創作上的持久專注是來自幼時大量勞動累積的身體經驗,天還未亮就得起床幫忙父母撿拾鴨蛋,每次數量多達四、五千顆,青少年時期又學會以手觸摸鴨子屁股分辨雛鴨性別,絲毫不差的指尖判斷與筆尖點沙的知覺經驗極為相似,如周珠旺所寫「撫摸畫布每一處」般細膩又準確。
無數經驗訓練成敏銳觸覺與專注力,這樣的成長背景讓周珠旺往後從事藝術創作時家業的勞動經驗有了新的操作對象,身體記憶被喚起執行到畫布上,也讓展開創作生涯後無法與父母兄長同工作共甘苦的心慮罣礙有了著落。
點/顏料雕塑
一般照相寫實技法為了逼真地描繪人造物光滑質感或工業化城市的冷硬,會收斂起筆觸痕跡達到相片般的平坦無痕,周珠旺走出照相寫實的平伏冷調,挑戰超越二維空間的寫實,試圖跳脫平面的視覺趣味,從媒材研究著手,實驗顏料立體化的極限,探究顏料仿擬物質型態的進一步可能,讓油畫顏料做為雕塑材料,與描繪對象揉合一起化為物的本身。周珠旺堆疊顏料讓整顆螺絲凸出畫面,立體感與嵌入真正的螺絲無異,畫面中的木框、金屬框、木質背板也都是累積顏料厚度以砂紙磨平,再雕刻紋理、修整邊緣。
2010年《猴囝》系列以白色壓克力顏料在畫布上疊厚成一塊橡膠板,陰刻圖像輪廓,並以浮雕方式附上說明文字,壓克力顏料在這個系列如版畫材料般使用,《猴囝》系列甚而以線切割鋁合金做出每個部位可以前後推移的孩童雕塑,一個平面上同時看到陰刻和陽刻的特質。
「點」是突破視覺摹擬的筆法技巧,可以說沙子不是描繪而是「琢磨」出來的,「點」出視覺觸感,整片沙灘的質地精緻亦粗糙。顏料延展為單薄介面上加法、減法同時施展的媒介,讓油彩畫布具備版畫和雕塑的造型方法和特質。
周珠旺僅用肉眼解析就決定調哪幾種顏色來點沙,眼睛的敏銳度有其轉化圖像為網點的能力,而「點」的筆法跟19世紀末的「點描法」(pointillist)概念又不盡相同,新印象派分析陽光下的光譜色彩,點描的是「光」,而周珠旺除了色彩還點鑄了「物」的本身、質地以及內在涵義,「點」卸下「形」與「像」已走入抽象,就材料方法與觀念上來看更接近美國抽象表現畫家帕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滴流法」(drip painting),畫面上的彩色線條縱橫交錯成織網,「部分」與「整體」有相同的圖案,就像自然景物中整體與小結構如出一轍,像周珠旺的「點」是「獨一」亦是「總體」,「顏料」、「點」、「沙子」本質同一、晃亮分明,韻律輕盈,而帕洛克滴灑稠密顏料厚重地凝結,流到畫布上保持中性的物理特質,均質化、連續性結構產生微妙秩序,滴點和流線跳躍、閃動如自然之物的擬態。一位是抽象表現另一是具象寫實,兩者其實都在高度控制下讓身體產生自發性,讓作品趨向自然與隨意,亦交織現實與潛意識的心靈圖景。
一/「物」與「靜物」
周珠旺的作品除了描繪環境景貌還有一部分是「物件」,《靜觀思語》系列在學校桌椅或簡易家具上擺置積木、布偶等玩具和文具用品,玩具兵穿插其中成為戰爭場景,再灑上承載個人與家族情感的石灰,不同於一般靜物畫在桌面或一個平台上擺放食物、器皿、盆花或生活用品等「物件配置」的做法,周珠旺擺設了一件完整的裝置作品,並產生場景與故事,「靜止之物」(still life)有了電影停格般的文本敘述。
而2009年《一個系列》更是只取單一物件,鉛筆、枯樹枝、鉗子、螺絲、紙箱、固齒器等承載記憶之物。小時候哥哥帶著周珠旺幫忙家裡事務以遊戲方式教他,免去工作的煩悶,鉗子是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工具,勞動生產倚賴的器物,也封存兒時記憶和手足親情。
《一個系列》的作品名稱並沒有因為內容物不一樣而使用「一枝」、「一顆」等不同單位名稱,每件作品題名都是「一個」再接上物件名詞,英譯直接捨棄數量單位而統一使用The series of Object,周珠旺用最直接的方式表現出「物」的形象,也用最白話的方式命名,無論「樹枝」、「螺絲」或其它客體之「物」,之於周珠旺或他者在不同心理概念下各有指涉,取名「一個」是把畫中物件符號化的標誌,觀眾與觀看之物不再只是必然、一對一的關係,至此可以說「點」與「一」在周珠旺的寫實繪畫中已經成為抽象概念及符號,兩者都是他的繪畫語言,《一個系列》的數量詞「一」也同一化每件所繪之物象徵的生命故事或精神隱喻,或者說「一」所指即是含括所有記憶、時空經歷的藝術家「個人」。
一/物神「肖像」
《一個系列》之物件不若靜物畫擺置於平面卻如肖像般直立,周珠旺在鉗子上貼上象徵紀念的黃膠帶,安置於鏽色金屬框或木框中心,鉗子被畫成長期勞動手作握持於掌心有溫潤質感的聖像,神龕裡敬拜供給生命所需與家業延續的工具,膠帶黏貼成冊封、加冕儀式,在日常勞動裡貫注神聖性與莊嚴,如物件崇拜使之整齊、清潔並加以戀惜、膜拜,在民間信仰中諸如「門神」、「灶神」都是對生活器物的虔誠感恩。
《一個─樹枝》的枯樹枝是周珠旺與母親種植的小葉欖仁樹受2009年「八八風災」強風吹倒後所留下的紀念物,《一個─螺絲》是家中孵蛋機上的螺絲經年累月鏽痕流洩而下,《蘇菲長頸鹿》是周珠旺畫下兒子的長頸鹿固齒器做為2012年初當父親的紀念。周珠旺將「符號」的意義源由都記錄到畫框背後,物之「形式」與「內容」呈現於畫布的一體兩面。
陰影讓描繪對象與一個平面或環境達成存在關係的確認,讓物件在平面上具體並且穩固,但陰影是繪製出來的只出現在畫面中,存在感是仿製出來的。周珠旺竭力使立體感提升到極端,無須描繪陰影,螺絲的量體感凸破畫面在現場燈的照射下產生自身的影子,移動至他處或調動投射燈方向影子便會跟著變動,物件不僅是附著於畫布上,而是一個植入、穩固的關係。捨棄以顏料色彩表現帶有心理素質的影子,螺絲底下延伸出完全客觀、理智、即時性的現場投影。
一般寫實靜物力求真實表現物的「狀態」以及物在環境中的「現象」,周珠旺賦予物的「意義」和自我觀照,如何對待「物」可看出一個文化體系的思想與想像世界的方式,一個人如何處理、安置「物」也透露出生活態度。筆下之物不再是被觀看、被詮釋的客體,而是與物質世界聯繫起來的對待關係,無生息靈魂之鈍物與之往來、心物交流,物即「觀心」與「存在」。
一 /微物「風景」
《一個系列》裡的單顆石頭顛覆「靜物」形式具現物神「肖像」,而框取局部礫灘近觀卵石的《石堆》也游離於「風景」與單一物件量化的「靜物」之間,2000年開始的《我家旁邊》系列起初以「風景」的框架取景,為了取較多地表景物而拉到較高的俯瞰視角,構圖推出了前景、中景、遠景的空間層次,《我家旁邊─水平線》則於2008年開始調動了角度改以平視觀看,「風景」上半部是藍天襯底矗立水泥電線杆和鐵皮屋頂,下半部是非自然的水泥建材、塑膠水管與裸露紅磚的魚塭和矮牆,周珠旺的魔幻寫實藍色畫的天空和工業物料築起的平遠景貌,屏東沿海低窪地帶含傳記與寓言的地理文件式「肖像」,水平線曲折為廠房包圍農村的縮影,而清亮藍天的溫柔覆蓋竟然讓鐵灰漠然的水泥地表清新優雅。
颱風暴雨後島民總會想起幾處必會淹水的區域,「八八風災」時畫室難逃大水入侵,積水退去後周珠旺清掃高於膝蓋的淤泥,並畫了《路系列─莫拉之後》記錄風災前後哥哥開車駛過泥淖留下的輪胎壓痕,颱風後災區居民耽溺憂傷,周珠旺卻注意到人為痕跡留下的抽象線條捲起的能量態勢,渾沌處浮現清透跡象。
2012年的《沙洞》先用顏料塗出地勢起伏再點上沙子,沙地上陷進深邃眼窩,黑洞瞳孔拉入觀者目光,沙灘有鬆軟坍塌的縱深淺度。周珠旺不僅可以掌控舒緩、平坦的沙灘,也可以表現成一個聚集密度、含水、有容積量的器皿,凝濁顏料紛紛篩落沉澱,匯聚一股靜謐奧秘。《靜觀思語》系列使用的石灰也是輪迴、再生的符號,而2013年《塵沙》密布無數小碎石,近看像洗石子,或者周珠旺想隱喻更飄渺的塵埃,全觀整張畫面,與清晨鴨寮滿布萬顆鴨蛋的場景相似,蛋濃縮生命旅程、石子微現自然循環,生命裡所有的細微和殘片都有其重量與意義,塵埃落盡後是一場淨化或復返。
周珠旺鬆解「靜物」、「風景」、「肖像」美感形式的俗套與佈署法則,甚至不追求寓物抒懷,從最平凡的物件、最熟悉的景觀著手,對一個尋常之物傾注心力鍛煉意念,觸碰心靈觀想發生,意識所及不再是「景」、「物」與「像」,而是時刻清明的意志。
周珠旺總是低調經營畫面卻顯得清澈雋永,低限單一卻敞開寬舒平緩,「點」是放大與微縮,無限與精微,是瞬間亦是生滅,「一」是個體亦是複數,是一個過渡、一個循環,是迴圈亦是總結,「點」與「一」連串起清晰的哲思脈絡並貫徹周珠旺一絲不苟的堅持。
點/空氣粒子
出生屏東的農家子弟,周珠旺家裡從事蛋鴨養殖,亦有魚塭和蓮霧園,島嶼南端的自然質地和地景從不同視角框取到畫布上,真實色彩的捕捉也隨著理解層面的轉折有不同呈現方式。
《我家旁邊─水平線》系列,湛藍天空標記所在地座標,陽光穿透乾燥高溫空氣,篩下高飽和度的藍,平緩細緻的漸層滲出清透空氣感,《我家旁邊》從2000年開始就忠實記錄周珠旺熟悉的出生成長地,從小放眼所及的自然環境都接收到記憶體內,2003年起《沙石》和《沙灘》系列則聚焦沿海一地的地表紋理,色彩與細節的準確寫實帶出河岸和海邊的臨場感。2012和2013年的《石堆》則褪去石頭本身的灰白色調,直接以屏東藍天大海的顏色來畫,石頭非受光面和陰影處都浸泡在靛藍天光與深藍海水中,周珠旺點出石頭上的毛細孔吸收藍天陽光,吐納南台灣的氣息。
這樣的色調困惑了觀者,石頭上的藍色究竟是周珠旺深化到記憶裡的視覺經驗,經過大腦所理解的色彩?還是低緯度區域艷陽底下照相術取得的色差?凝結了屏東陽光溫度與乾燥空氣的藍比石頭本身的色彩更接近臨海現場的質感,二度空間的地表框景卻把整體自然環境都納入,周珠旺已經調和出他特有的屏東魔幻寫實色彩。
點/積沙成灘
2009至2010年《一個系列》單顆石頭表面凹陷隆起不一,披散著白色繾捲紋理仿若劇烈氣旋攪動。細節在眼前放大為山石岩壁,到2012年入畫的石頭造型更接近山水畫的格局態勢,留白襯底前直立一座遺世獨立孤山。周珠旺漸漸地疊厚顏料,畫布表層鼓起的實體感更加厚重扎實,鐵石膨脹質變為有機生物,石頭是「心」,內在聲音鼓動引起心石風暴。
2006年周珠旺畫「沙灘」題名為《點沙》,到2012年的《石堆》也開始在石頭上密布細點,無論沙灘或石堆都是以「沙」為構成元素,拋開視覺結構以創作觀念來分析,周珠旺畫沙灘和石堆其實都是極大量化的「沙」,積沙成灘,點沙成石,「沙」就是以「點」作為繪畫「語言」的具象表達。
石頭受風化侵蝕為沙,沙子沉積壓實後膠結成石,沙與石在自然界的循環是翻轉不止的極大時光沙漏,而2006到2010年《靜觀思語》系列則隱喻世間的微縮循環機制,在玩偶和玩具兵上灑石灰,周珠旺家裡的魚塭在每期排水後鋪灑石灰進行殺菌清潔,讓養殖再生接續下一次豐收,石灰是取自家裡感性柔軟「點」的循環符號。
海枯石爛,滴水穿石,都指向漫長時間軸上不懈的意志,石頭揭示物質世界精微的時光面貌,沙灘滿佈細點集結成時空序列,主體碎裂為小群體,極小個體皆具體而微,總合為「一」的放大,「點」的集結。
周珠旺的「點沙」把觀者目光拉得很近,聚焦細點時便無法兼顧石頭全貌,專注細微以至忘記外在紛然巨大的時間與空間,退後看石頭形像逐漸清晰,細點聚集為總體。單一元素充實為龐大的記憶容積,周珠旺以「極小」點出每一「瞬間」的「極大」化,這個理路在近年個展題名上越顯清晰,2005年《凝視》、2008年《一瞬靜止》、2010《點∞─最初與最終》,直到2013年《收藏瞬間》,起初從詩性角度論述繪畫概念,接著採符號的義理來談,最近一次以文學敘述的內涵做討論,表現手法盡是同一觀念且越加簡要精煉,視覺上越逼近物的真實樣態,形式卻轉入抽象。一開始「點」是時間斷點或暫留,衍生為介於「最初」與「最終」的「之間」,而後「點」的重覆落實為時間註記,無限量化後凝結為一道光景,記憶封印裡的吉光片羽。
點/鑿鑄心志
「點」是周珠旺繪畫中計數時間的單位,也是繪畫動態的紀錄,透過極為理智、嚴謹、節律的動作累積,筆尖篤定地觸碰到畫布後輕巧地抽離,不帶情緒、雜念,全神貫注,身體大量勞動而精神心智同步的卻是冷靜、枯索的過程,每按下一個點就越深入「放空」、「歸零」的狀態,周珠旺以「點」鑿鑄心志。
「點」動靜兼具是動態亦可定心,單一動作重覆感受時間過渡,繁衍推移出平穩的速度感,堅實地增生擴張,心、眼、手合一傾注,穩定掌握「輕」與「重」,以制約的動作使畫面充盈滿溢。石頭和沙都是比人間年歲古老之物,周珠旺「點」出恆定的時間,沙子承載心量,巨視或微觀皆是宇宙。
點/身體勞動
2003到2005年《沙石系列》沙子和卵石並置,偶有遺落鞋子、啤酒罐、輪胎痕與足跡,2005年《沙灘系列》或有散步人跡和足印,2008與09年間有漂流木或建築殘骸、裸露鋼筋,這些物件和痕跡都是事件發生的證明,2011到2013年則清空了人事物,更加專注在沙子上,或說周珠旺選擇走到更孤絕的狀態,沙灘僅有沙子開敞顯得遼闊精微。
如今整個世界籠罩紛雜網絡與喧鬧訊息毫無空白清淨,多數人一天當中可以專心的時間相當有限,而一生中可以傾心投注的時日也相對短暫,周珠旺分析創作上的持久專注是來自幼時大量勞動累積的身體經驗,天還未亮就得起床幫忙父母撿拾鴨蛋,每次數量多達四、五千顆,青少年時期又學會以手觸摸鴨子屁股分辨雛鴨性別,絲毫不差的指尖判斷與筆尖點沙的知覺經驗極為相似,如周珠旺所寫「撫摸畫布每一處」般細膩又準確。
無數經驗訓練成敏銳觸覺與專注力,這樣的成長背景讓周珠旺往後從事藝術創作時家業的勞動經驗有了新的操作對象,身體記憶被喚起執行到畫布上,也讓展開創作生涯後無法與父母兄長同工作共甘苦的心慮罣礙有了著落。
點/顏料雕塑
一般照相寫實技法為了逼真地描繪人造物光滑質感或工業化城市的冷硬,會收斂起筆觸痕跡達到相片般的平坦無痕,周珠旺走出照相寫實的平伏冷調,挑戰超越二維空間的寫實,試圖跳脫平面的視覺趣味,從媒材研究著手,實驗顏料立體化的極限,探究顏料仿擬物質型態的進一步可能,讓油畫顏料做為雕塑材料,與描繪對象揉合一起化為物的本身。周珠旺堆疊顏料讓整顆螺絲凸出畫面,立體感與嵌入真正的螺絲無異,畫面中的木框、金屬框、木質背板也都是累積顏料厚度以砂紙磨平,再雕刻紋理、修整邊緣。
2010年《猴囝》系列以白色壓克力顏料在畫布上疊厚成一塊橡膠板,陰刻圖像輪廓,並以浮雕方式附上說明文字,壓克力顏料在這個系列如版畫材料般使用,《猴囝》系列甚而以線切割鋁合金做出每個部位可以前後推移的孩童雕塑,一個平面上同時看到陰刻和陽刻的特質。
「點」是突破視覺摹擬的筆法技巧,可以說沙子不是描繪而是「琢磨」出來的,「點」出視覺觸感,整片沙灘的質地精緻亦粗糙。顏料延展為單薄介面上加法、減法同時施展的媒介,讓油彩畫布具備版畫和雕塑的造型方法和特質。
周珠旺僅用肉眼解析就決定調哪幾種顏色來點沙,眼睛的敏銳度有其轉化圖像為網點的能力,而「點」的筆法跟19世紀末的「點描法」(pointillist)概念又不盡相同,新印象派分析陽光下的光譜色彩,點描的是「光」,而周珠旺除了色彩還點鑄了「物」的本身、質地以及內在涵義,「點」卸下「形」與「像」已走入抽象,就材料方法與觀念上來看更接近美國抽象表現畫家帕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滴流法」(drip painting),畫面上的彩色線條縱橫交錯成織網,「部分」與「整體」有相同的圖案,就像自然景物中整體與小結構如出一轍,像周珠旺的「點」是「獨一」亦是「總體」,「顏料」、「點」、「沙子」本質同一、晃亮分明,韻律輕盈,而帕洛克滴灑稠密顏料厚重地凝結,流到畫布上保持中性的物理特質,均質化、連續性結構產生微妙秩序,滴點和流線跳躍、閃動如自然之物的擬態。一位是抽象表現另一是具象寫實,兩者其實都在高度控制下讓身體產生自發性,讓作品趨向自然與隨意,亦交織現實與潛意識的心靈圖景。
一/「物」與「靜物」
周珠旺的作品除了描繪環境景貌還有一部分是「物件」,《靜觀思語》系列在學校桌椅或簡易家具上擺置積木、布偶等玩具和文具用品,玩具兵穿插其中成為戰爭場景,再灑上承載個人與家族情感的石灰,不同於一般靜物畫在桌面或一個平台上擺放食物、器皿、盆花或生活用品等「物件配置」的做法,周珠旺擺設了一件完整的裝置作品,並產生場景與故事,「靜止之物」(still life)有了電影停格般的文本敘述。
而2009年《一個系列》更是只取單一物件,鉛筆、枯樹枝、鉗子、螺絲、紙箱、固齒器等承載記憶之物。小時候哥哥帶著周珠旺幫忙家裡事務以遊戲方式教他,免去工作的煩悶,鉗子是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工具,勞動生產倚賴的器物,也封存兒時記憶和手足親情。
《一個系列》的作品名稱並沒有因為內容物不一樣而使用「一枝」、「一顆」等不同單位名稱,每件作品題名都是「一個」再接上物件名詞,英譯直接捨棄數量單位而統一使用The series of Object,周珠旺用最直接的方式表現出「物」的形象,也用最白話的方式命名,無論「樹枝」、「螺絲」或其它客體之「物」,之於周珠旺或他者在不同心理概念下各有指涉,取名「一個」是把畫中物件符號化的標誌,觀眾與觀看之物不再只是必然、一對一的關係,至此可以說「點」與「一」在周珠旺的寫實繪畫中已經成為抽象概念及符號,兩者都是他的繪畫語言,《一個系列》的數量詞「一」也同一化每件所繪之物象徵的生命故事或精神隱喻,或者說「一」所指即是含括所有記憶、時空經歷的藝術家「個人」。
一/物神「肖像」
《一個系列》之物件不若靜物畫擺置於平面卻如肖像般直立,周珠旺在鉗子上貼上象徵紀念的黃膠帶,安置於鏽色金屬框或木框中心,鉗子被畫成長期勞動手作握持於掌心有溫潤質感的聖像,神龕裡敬拜供給生命所需與家業延續的工具,膠帶黏貼成冊封、加冕儀式,在日常勞動裡貫注神聖性與莊嚴,如物件崇拜使之整齊、清潔並加以戀惜、膜拜,在民間信仰中諸如「門神」、「灶神」都是對生活器物的虔誠感恩。
《一個─樹枝》的枯樹枝是周珠旺與母親種植的小葉欖仁樹受2009年「八八風災」強風吹倒後所留下的紀念物,《一個─螺絲》是家中孵蛋機上的螺絲經年累月鏽痕流洩而下,《蘇菲長頸鹿》是周珠旺畫下兒子的長頸鹿固齒器做為2012年初當父親的紀念。周珠旺將「符號」的意義源由都記錄到畫框背後,物之「形式」與「內容」呈現於畫布的一體兩面。
陰影讓描繪對象與一個平面或環境達成存在關係的確認,讓物件在平面上具體並且穩固,但陰影是繪製出來的只出現在畫面中,存在感是仿製出來的。周珠旺竭力使立體感提升到極端,無須描繪陰影,螺絲的量體感凸破畫面在現場燈的照射下產生自身的影子,移動至他處或調動投射燈方向影子便會跟著變動,物件不僅是附著於畫布上,而是一個植入、穩固的關係。捨棄以顏料色彩表現帶有心理素質的影子,螺絲底下延伸出完全客觀、理智、即時性的現場投影。
一般寫實靜物力求真實表現物的「狀態」以及物在環境中的「現象」,周珠旺賦予物的「意義」和自我觀照,如何對待「物」可看出一個文化體系的思想與想像世界的方式,一個人如何處理、安置「物」也透露出生活態度。筆下之物不再是被觀看、被詮釋的客體,而是與物質世界聯繫起來的對待關係,無生息靈魂之鈍物與之往來、心物交流,物即「觀心」與「存在」。
一 /微物「風景」
《一個系列》裡的單顆石頭顛覆「靜物」形式具現物神「肖像」,而框取局部礫灘近觀卵石的《石堆》也游離於「風景」與單一物件量化的「靜物」之間,2000年開始的《我家旁邊》系列起初以「風景」的框架取景,為了取較多地表景物而拉到較高的俯瞰視角,構圖推出了前景、中景、遠景的空間層次,《我家旁邊─水平線》則於2008年開始調動了角度改以平視觀看,「風景」上半部是藍天襯底矗立水泥電線杆和鐵皮屋頂,下半部是非自然的水泥建材、塑膠水管與裸露紅磚的魚塭和矮牆,周珠旺的魔幻寫實藍色畫的天空和工業物料築起的平遠景貌,屏東沿海低窪地帶含傳記與寓言的地理文件式「肖像」,水平線曲折為廠房包圍農村的縮影,而清亮藍天的溫柔覆蓋竟然讓鐵灰漠然的水泥地表清新優雅。
颱風暴雨後島民總會想起幾處必會淹水的區域,「八八風災」時畫室難逃大水入侵,積水退去後周珠旺清掃高於膝蓋的淤泥,並畫了《路系列─莫拉之後》記錄風災前後哥哥開車駛過泥淖留下的輪胎壓痕,颱風後災區居民耽溺憂傷,周珠旺卻注意到人為痕跡留下的抽象線條捲起的能量態勢,渾沌處浮現清透跡象。
2012年的《沙洞》先用顏料塗出地勢起伏再點上沙子,沙地上陷進深邃眼窩,黑洞瞳孔拉入觀者目光,沙灘有鬆軟坍塌的縱深淺度。周珠旺不僅可以掌控舒緩、平坦的沙灘,也可以表現成一個聚集密度、含水、有容積量的器皿,凝濁顏料紛紛篩落沉澱,匯聚一股靜謐奧秘。《靜觀思語》系列使用的石灰也是輪迴、再生的符號,而2013年《塵沙》密布無數小碎石,近看像洗石子,或者周珠旺想隱喻更飄渺的塵埃,全觀整張畫面,與清晨鴨寮滿布萬顆鴨蛋的場景相似,蛋濃縮生命旅程、石子微現自然循環,生命裡所有的細微和殘片都有其重量與意義,塵埃落盡後是一場淨化或復返。
周珠旺鬆解「靜物」、「風景」、「肖像」美感形式的俗套與佈署法則,甚至不追求寓物抒懷,從最平凡的物件、最熟悉的景觀著手,對一個尋常之物傾注心力鍛煉意念,觸碰心靈觀想發生,意識所及不再是「景」、「物」與「像」,而是時刻清明的意志。
周珠旺總是低調經營畫面卻顯得清澈雋永,低限單一卻敞開寬舒平緩,「點」是放大與微縮,無限與精微,是瞬間亦是生滅,「一」是個體亦是複數,是一個過渡、一個循環,是迴圈亦是總結,「點」與「一」連串起清晰的哲思脈絡並貫徹周珠旺一絲不苟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