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禪」說法- 談梁任宏《被動式》個展 文|許遠達
自然、機械與宗教間的關係思索,一直都是梁任宏創作中極度關懷的議題。想要了解梁任宏近來的創作,我們可以從2001年他先後獲得高雄獎及台北獎,這獲
得台灣兩大美術展覽會大獎的系列作品說起。〈存在的儀式I〉(2001)與〈存在的儀式II〉(2001)系列巧妙地以電力系統驅動繁複的機械運轉,結合宗教的符號與身體影
像的X光片,造成不斷的循環運作發出穩定節奏的聲響及閃光。現場各部位機械運作喧嘩的聲響、木魚規律的敲動及閃動的燈光,彷彿是小型但卻高密度台灣廟會舞
台晚會的縮影。現場作品所展現荒謬的情境,迫使觀者不得不思索生命、宗教與工業機械間的關係。在他的創作自述中梁任宏表示:「…逗趣的是運用木魚、杵鐘、
神桌等具有宗教意涵的道具,讓作品在運轉中傳奏出單音無調的聲響,令人聯想在巷頭市井中所聞聽到替代式宗教錄音梵唱,無力囈語著現世之單調、煩瑣、碎離、
制式……生命被社會異化的空調和無奈。」1在異化社會裡的生命的空洞與無奈,迫使梁任宏在那個時期的作品中,大量地使用X光片。在這些作品中,似乎是想借
由科學對於身體的物理透視來了解生命。
而梁任宏對於生命的探索,在他後來於屏東幾個展覽,陸續接觸自然後,似乎產生了啟示。也因此,之後的作品呈現了梁任宏對探索生命的興趣,進一步引發他對於存在生命與自然中能量的探索。人作為生命,他與環境的關係是什麼?成為梁任宏作品中不斷地探索的議題,在這段時期,在他的作品裡對於自然的探索轉趨明顯。
在談到他的創作重心轉換時他表示:
我想表達一種類似能量的東西,所以我就開始使用電跟馬達,那時候我正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動態的這個問題,動態之為對生命的認知來講就是說,我開始認為整個狀態都是變動的,試著是不是如果動這個東西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來自電力系統或者馬達系統。
在〈存在的儀式〉系列作品中,電力系統驅動著機械的運作,循環運轉著在工業機械下生命的無奈與單調。但,在自然中的人是什麼?生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是什麼?在梁任宏由都會慢慢地接觸自然的歷程中逐漸成形。也因此,如何表達存在於人與環境間不可視的能量,慢慢地成為梁任宏作品的重心。
我們或許可以將梁任宏的2001年以後的與機械息息相關作品視為是他關照生命的方式,一種「機械禪」,他以不鏽鋼結構顯現大自然的空裡,其實是驅動生命無窮無盡的能量,而以一種不可視的流態存在。在梁任宏以他的不鏽鋼機械雕塑呈現不可見的自然能前,他藉由人工的電力系統及馬達,以傳達在工業社會底下生命的變異。他的作品依生命、宗教與機械元素的並呈,關照生命。而在《自然能美學》系列裡,梁任宏則是以不鏽鋼機械結構揭露自然不可見的流態,借此說法,向觀者微笑著大自然的奧妙。在梁任宏眼底,那不可見構成世界的能量是ㄧ種「流態」,而這流態不僅僅是能量,還是自然世界無法掌握的象徵。不銹鋼構件在大自然中所展現的是狀似存在,卻是十指無法掌握語言無法言說的不確定。他認為:
世界應該是ㄧ種流態,我覺得這樣的觀念也符合我在作品裡頭去用流體力學這樣的東西,去詮釋生命狀態,去詮釋整個環境狀態。流態它變動性是非常有機的,你不可預期,所以他的不確定性太高了。所以,你如何去面對一個不可預測的流態狀態,我覺得就是生命課題。
有趣的是梁任宏表達這流態的形式,卻是以至剛的不鏽鋼構件,來呈現那樣無法捉摸的流態狀態的至柔。以機械構件的重,去呈現流態的輕。這樣自然與人工、輕與重、堅實鋼材對比出能量流態狀態。另外,在這一系列的作品那些大大小小的重複「循環」也訴說著世界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不斷流轉。也就是說,那些隨能量循環不息的不鏽鋼雕塑,是梁任宏手上的花,以他獨特的「機械禪」,微笑著說著他所體悟自然的法。
在此次的《被動式》個展中梁任宏分別展出了《反ㄧㄥˋ派》、《我思故我不在》以及《人機繪》三個系列作品。這次個展雖延續了他不銹鋼雕塑的運動模式,卻是以引渡有緣人的概念呈現,以被動的方式等待有緣人近身才啟動說法,以與觀者互動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在這些作品中,梁任宏以人象徵大自然的流態,啟動作品的運動。
整體來說,這次展覽的三個系列都蘊含著循環不息的概念;人與機械的遭遇;並且都是以偶發的自動性技法展現自然的不確定性與不可預測 。《反ㄧㄥˋ派》系列延續《自然能》系列的運動方式,以周而復始的運動循環。最大的差別在於《反ㄧㄥˋ派》系列的驅動能量是參觀者,不鏽鋼雕塑本身只是被動地依照觀者的推動而運轉。另外,在形體上,梁任宏以不確定的形體及植物花草的造型作為自然的抽象及寫實象徵。若以「機械禪」的概念來觀看這一系列的作品,作品傾向於佛渡有緣人作為出發點。因為作品的循環並非以自然能量驅動,而是等待著觀者施力,才完成作品的運動,也就是說也就是說作品被動地反應了觀者的互動。倘若觀者只是單純以視覺觀賞這一系列的作品,那麼,《反ㄧㄥˋ派》系列只是靜止的雕塑作品。作品的動與不動元素成為偶發,展現了作品不確定的形體狀態。《我思故我不在》系列以極度扭曲的鋼鐵料焊接而成,裝載於鐵製的佛身上,有佛本無相的意思,是這次展覽中我個人覺得簡單又有力的作品。梁任宏說在系列裡,要造成這樣厚度鋼材的扭曲勢必要使用極大的能量撞擊或熔化。因此,在佛身以上,自動性技法所形成的不確定造型的鋼材塊體再現了極大的量能,加上其自然有機的造型,將作品引向了自然、宗教與工業關係的探討。而梁任宏「我思故我不在」的命名,也揭示在自然中,人不應對於自我產生過度的執念。而另外一方面,更是由此對由狄卡兒所代表的理性主義哲學的經典性名句,進行人與自然關係的再思索。與《反ㄧㄥˋ派》系列相同,《我思故我不在》佛身體上方的金屬塊體需要觀者施力才能轉動,並且,當金屬塊體作品轉動時,就連不確定形本身的相也消失。在佛道的觀念裡,人同屬萬物,對自然而言與萬物並無差異。就像是梁任宏所說的是當人存在於自然中時,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是「一種跟自然相處的那種自然與人之間的調息性關係」而《人機繪》系列則是展現了梁任宏與轉動機械遭遇的每個當下。根據梁任宏的說法,在機器轉動後,他並無法預知下筆後的結果。《人機繪》呈現的是人與機器間的自動性技法,他藉由這樣技法展現了一種莫名的繪畫圖像。以人與機械間互動的產生溢於理性之外空隙,藉此生產圖像,表現自然所給出的神秘圖像。在這一系列中,「循環」是最主要的作品特質。這樣的輪狀圖像呈現了無始無終的無限循環,再一次在作品裡呈現循環的意象。也就是說,在這個循環裡,梁任宏的我消失在無限的循環裡,當機械轆轤停止轉動,在畫面上呈現的只是像無窮盡的迴圈。
在《被動式》個展裡,梁任宏所欲呈現的並非是自然的流態狀態,而藉由「機械禪」與觀者說自然,傳達人與宗教及自然間的關係。藉由作品的被動性,藉由觀者對作品的驅動提醒觀者,關於「我」的存在與自然的關係。
得台灣兩大美術展覽會大獎的系列作品說起。〈存在的儀式I〉(2001)與〈存在的儀式II〉(2001)系列巧妙地以電力系統驅動繁複的機械運轉,結合宗教的符號與身體影
像的X光片,造成不斷的循環運作發出穩定節奏的聲響及閃光。現場各部位機械運作喧嘩的聲響、木魚規律的敲動及閃動的燈光,彷彿是小型但卻高密度台灣廟會舞
台晚會的縮影。現場作品所展現荒謬的情境,迫使觀者不得不思索生命、宗教與工業機械間的關係。在他的創作自述中梁任宏表示:「…逗趣的是運用木魚、杵鐘、
神桌等具有宗教意涵的道具,讓作品在運轉中傳奏出單音無調的聲響,令人聯想在巷頭市井中所聞聽到替代式宗教錄音梵唱,無力囈語著現世之單調、煩瑣、碎離、
制式……生命被社會異化的空調和無奈。」1在異化社會裡的生命的空洞與無奈,迫使梁任宏在那個時期的作品中,大量地使用X光片。在這些作品中,似乎是想借
由科學對於身體的物理透視來了解生命。
而梁任宏對於生命的探索,在他後來於屏東幾個展覽,陸續接觸自然後,似乎產生了啟示。也因此,之後的作品呈現了梁任宏對探索生命的興趣,進一步引發他對於存在生命與自然中能量的探索。人作為生命,他與環境的關係是什麼?成為梁任宏作品中不斷地探索的議題,在這段時期,在他的作品裡對於自然的探索轉趨明顯。
在談到他的創作重心轉換時他表示:
我想表達一種類似能量的東西,所以我就開始使用電跟馬達,那時候我正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動態的這個問題,動態之為對生命的認知來講就是說,我開始認為整個狀態都是變動的,試著是不是如果動這個東西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來自電力系統或者馬達系統。
在〈存在的儀式〉系列作品中,電力系統驅動著機械的運作,循環運轉著在工業機械下生命的無奈與單調。但,在自然中的人是什麼?生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是什麼?在梁任宏由都會慢慢地接觸自然的歷程中逐漸成形。也因此,如何表達存在於人與環境間不可視的能量,慢慢地成為梁任宏作品的重心。
我們或許可以將梁任宏的2001年以後的與機械息息相關作品視為是他關照生命的方式,一種「機械禪」,他以不鏽鋼結構顯現大自然的空裡,其實是驅動生命無窮無盡的能量,而以一種不可視的流態存在。在梁任宏以他的不鏽鋼機械雕塑呈現不可見的自然能前,他藉由人工的電力系統及馬達,以傳達在工業社會底下生命的變異。他的作品依生命、宗教與機械元素的並呈,關照生命。而在《自然能美學》系列裡,梁任宏則是以不鏽鋼機械結構揭露自然不可見的流態,借此說法,向觀者微笑著大自然的奧妙。在梁任宏眼底,那不可見構成世界的能量是ㄧ種「流態」,而這流態不僅僅是能量,還是自然世界無法掌握的象徵。不銹鋼構件在大自然中所展現的是狀似存在,卻是十指無法掌握語言無法言說的不確定。他認為:
世界應該是ㄧ種流態,我覺得這樣的觀念也符合我在作品裡頭去用流體力學這樣的東西,去詮釋生命狀態,去詮釋整個環境狀態。流態它變動性是非常有機的,你不可預期,所以他的不確定性太高了。所以,你如何去面對一個不可預測的流態狀態,我覺得就是生命課題。
有趣的是梁任宏表達這流態的形式,卻是以至剛的不鏽鋼構件,來呈現那樣無法捉摸的流態狀態的至柔。以機械構件的重,去呈現流態的輕。這樣自然與人工、輕與重、堅實鋼材對比出能量流態狀態。另外,在這一系列的作品那些大大小小的重複「循環」也訴說著世界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不斷流轉。也就是說,那些隨能量循環不息的不鏽鋼雕塑,是梁任宏手上的花,以他獨特的「機械禪」,微笑著說著他所體悟自然的法。
在此次的《被動式》個展中梁任宏分別展出了《反ㄧㄥˋ派》、《我思故我不在》以及《人機繪》三個系列作品。這次個展雖延續了他不銹鋼雕塑的運動模式,卻是以引渡有緣人的概念呈現,以被動的方式等待有緣人近身才啟動說法,以與觀者互動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在這些作品中,梁任宏以人象徵大自然的流態,啟動作品的運動。
整體來說,這次展覽的三個系列都蘊含著循環不息的概念;人與機械的遭遇;並且都是以偶發的自動性技法展現自然的不確定性與不可預測 。《反ㄧㄥˋ派》系列延續《自然能》系列的運動方式,以周而復始的運動循環。最大的差別在於《反ㄧㄥˋ派》系列的驅動能量是參觀者,不鏽鋼雕塑本身只是被動地依照觀者的推動而運轉。另外,在形體上,梁任宏以不確定的形體及植物花草的造型作為自然的抽象及寫實象徵。若以「機械禪」的概念來觀看這一系列的作品,作品傾向於佛渡有緣人作為出發點。因為作品的循環並非以自然能量驅動,而是等待著觀者施力,才完成作品的運動,也就是說也就是說作品被動地反應了觀者的互動。倘若觀者只是單純以視覺觀賞這一系列的作品,那麼,《反ㄧㄥˋ派》系列只是靜止的雕塑作品。作品的動與不動元素成為偶發,展現了作品不確定的形體狀態。《我思故我不在》系列以極度扭曲的鋼鐵料焊接而成,裝載於鐵製的佛身上,有佛本無相的意思,是這次展覽中我個人覺得簡單又有力的作品。梁任宏說在系列裡,要造成這樣厚度鋼材的扭曲勢必要使用極大的能量撞擊或熔化。因此,在佛身以上,自動性技法所形成的不確定造型的鋼材塊體再現了極大的量能,加上其自然有機的造型,將作品引向了自然、宗教與工業關係的探討。而梁任宏「我思故我不在」的命名,也揭示在自然中,人不應對於自我產生過度的執念。而另外一方面,更是由此對由狄卡兒所代表的理性主義哲學的經典性名句,進行人與自然關係的再思索。與《反ㄧㄥˋ派》系列相同,《我思故我不在》佛身體上方的金屬塊體需要觀者施力才能轉動,並且,當金屬塊體作品轉動時,就連不確定形本身的相也消失。在佛道的觀念裡,人同屬萬物,對自然而言與萬物並無差異。就像是梁任宏所說的是當人存在於自然中時,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是「一種跟自然相處的那種自然與人之間的調息性關係」而《人機繪》系列則是展現了梁任宏與轉動機械遭遇的每個當下。根據梁任宏的說法,在機器轉動後,他並無法預知下筆後的結果。《人機繪》呈現的是人與機器間的自動性技法,他藉由這樣技法展現了一種莫名的繪畫圖像。以人與機械間互動的產生溢於理性之外空隙,藉此生產圖像,表現自然所給出的神秘圖像。在這一系列中,「循環」是最主要的作品特質。這樣的輪狀圖像呈現了無始無終的無限循環,再一次在作品裡呈現循環的意象。也就是說,在這個循環裡,梁任宏的我消失在無限的循環裡,當機械轆轤停止轉動,在畫面上呈現的只是像無窮盡的迴圈。
在《被動式》個展裡,梁任宏所欲呈現的並非是自然的流態狀態,而藉由「機械禪」與觀者說自然,傳達人與宗教及自然間的關係。藉由作品的被動性,藉由觀者對作品的驅動提醒觀者,關於「我」的存在與自然的關係。